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两个数字,1000亿和100万:“政府将从事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利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这次大幅扩大招生规模,将加快促进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更加均衡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让“象牙塔”更接地气。
高职院校今年“扩招100万人”,并出台一系列扶持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大、分量足、含金量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有助于建设教育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时代课题。在这一方向指引下,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到同年8月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再到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和脉络走向越来越清晰,其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助于优化教育布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418所、招生368.83万人,现有在校生1133.70万人,分别占到了全国普通本专科高校的53%、46%和40%,高职教育“半壁江山”格局日趋形成。随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职招生无疑将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必然过程。这次大幅扩大招生规模,将加快促进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更加均衡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让“象牙塔”更接地气。
有助于补齐民生短板。通读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高职“百万扩招”是放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章节,面向的是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研究扩招政策应当放到这个大环境来理解,不能陷入按地域平均分摊的“想当然”思维中去。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这些人群中,相当大比重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让这些人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而顺利实现就业,将在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惠及整个家庭,实现根部脱贫。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十分重要和关键。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作为一名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从业2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到,高职扩招政策为高职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广大职教工作者要顺应时势,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胸怀使命、倾心为教。职业教育发展事关教育改革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每个职教学子及其家庭的美好生活。高职扩招,对提升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较好解决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职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行动,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需要,一以贯之狠抓内涵建设,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办学成果,让学生更加向往、家长更加放心、政府更加认可、社会更加满意。
——建强师资、壮大力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首要关键。一直以来,受学历、待遇等多种因素限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让人高兴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有的还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当务之急是打破招聘引进“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唯学历”门槛,建立实践标准,放宽准入条件,改革职称评定,拓宽校企双向交流的渠道,吸纳更多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能工巧匠加入教师队伍。我相信,借力“百万扩招”政策的东风,困扰我们多年的“双师型”队伍问题一定能够加快推进解决。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平台,充分用好当前正在推进的“放管服”改革和“职教高考”改革所给予我们的自主空间,在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合作办学等方面大胆创新,实施“1+X”(学历+职业技能证书)工作试点,积极创新职业培训方法模式,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帮助更多职教学生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精彩人生。(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
出自:人民政协报
|